西阁曝日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厌倦了冬天的严寒凛冽,喜好登上高阁晒太阳来取暖。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太阳散布着光辉和温暖的恩惠,寒士生活困顿,贤明的君主应会为此感到愧疚。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在阳光的温暖照耀下,毛发都舒畅了,肌肤渐渐润泽,太阳实在是十分仁慈。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依赖着冬日的阳光,身上衰败之气很快得到了驱散。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枕头倾斜了烦请着眼一看,虚弱的身体很容易得到了调和。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树梢上的猿猴流利敏捷,山巅的鹤飘逸飞舞。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朋友了解我苦于分离和相聚,常常因为流离漂泊而悲伤,短暂相逢和安居而欣慰。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面对眼前的事物而作诗,漂泊不定的人生经历恍惚之间淡忘了。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自古以来遭到国丧战乱的君子都凄凉衰颓。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为什么我将进入晚年了,还在因为忧愁时事而心力憔悴?
参考资料:
凛冽(liè)倦玄冬,负暄嗜(shì)飞阁。
玄冬:冬季。负暄: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羲(xī)和流德泽,颛(zhuān)顼(xū)愧倚薄。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驾御日车的神。代指太阳。倚薄:谓生活困迫。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沃若:润泽貌。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xū)有托。
衰气:衰败之气。歘:形容短促迅速划过的摩擦声音,延伸为快速的意思。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miǎo)猿,翩(piān)跹(xiān)山颠鹤。
木杪:树梢。翩跹:飘逸飞舞貌。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贤圣:道德才智极高的人。萧索:凄凉衰颓。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胡为:为什么。忧世:为时世或世事而忧虑。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参考资料: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此诗应作于乾元、广德年间,杜甫晚年在四川居住时期。
参考资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厌倦了冬天的严寒凛冽,喜好登上高阁晒太阳来取暖,太阳散布着光辉和温暖的恩惠,寒士生活困顿,贤明的君主应会为此感到愧疚,
在阳光的温暖照耀下,毛发都舒畅了,肌肤渐渐润泽,太阳实在是十分仁慈,依赖着冬日的阳光,身上衰败之气很快得到了驱散,
枕头倾斜了烦请着眼一看,虚弱的身体很容易得到了调和,树梢上的猿猴流利敏捷,山巅的鹤飘逸飞舞,
朋友了解我苦于分离和相聚,常常因为流离漂泊而悲伤,短暂相逢和安居而欣慰,
面对眼前的事物而作诗,漂泊不定的人生经历恍惚之间淡忘了,自古以来遭到国丧战乱的君子都凄凉衰颓,
为什么我将进入晚年了,还在因
创作背景
此诗应作于乾元、广德年间,杜甫晚年在四川居住时期。
参考资料: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